夜话连心 板凳生根——永州市冷水滩区“社区夜话”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见实效
2025-08-18 17:06:08          来源:湖南法治报 | 编辑:左爽 | 作者:郭慧 | 点击量:5182         

湖南法治报讯(郭慧)“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现场就拿出办法去实施,需要协调的难题,我们也会明确责任限期办理。”月上枝头,暑气渐消。湖南永州冷水滩区梧桐街道白竹亭社区内,数十张板凳围成一圈。区委书记李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嵩、副区长易纯与居民们促膝而坐,家长里短中,道路坑洼、物业纠纷等“烦心事”被一一摆上台面。

这温馨一幕,是该区创新推行“社区夜话”的生动缩影。

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冷水滩区将“社区夜话”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创新基层治理的关键抓手,以党员干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解万家忧、聚万家心”为宗旨,让政策直抵民心,让难题化解于微末。截至2025年7月,全区累计开展夜话活动超600场,区级领导参与222场,收集群众诉求1079件,解决率达85%以上,蹚出了一条“民生跟着民声走”的善治新途。

忠烈社区“夜话”推动老屋组改造

创新机制吸纳民意

“让群众愿开口、敢直言”

“夜话”成效,首在机制。冷水滩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由以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区委大兴调查研究工作专班牵头的工作体系。区级领导率先垂范,区委书记、区长带头下沉社区的示范“夜话”掀起了实干热潮。

机制有了,如何让群众愿开口、敢直言?冷水滩采取“不拘形式轻松谈、不限时间随意谈、不定内容广泛谈、不抓辫子敞开谈”的“四不四谈”形式精准破题。

“夜里遛弯时看见干部在广场,顺口提了路灯损坏的事,第二天就有人来修!这样说话管用,大家自然愿意掏心窝子。”梧桐社区的王大爷对此深有体会。

小区广场、楼栋树下、社区活动室皆可为会场。板凳一摆,白开水一杯,座谈、走访等方式可灵活切换,居民可随时参与、随时离场。“夜话”既议政策大事,也谈家门口琐事,既鼓励畅所欲言,也对有偏激意见的居民耐心疏导,营造零压力的沟通环境。

紫荆社区城市绿岛小区开展“社区夜话”活动

“小区设施老旧,经常停电,也存在用电安全隐患,用电专改公何时能够推进?”“开放进入的路口狭窄,来往车辆容易剐蹭,这事能不能解决?”梧桐街道紫荆社区的活动室内,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段发生带头实地考察,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整改出一条人车出入便利的道路。

半年后,在区科工信局、区供电公司、街道、社区成立的工作专班共同努力下,该小区1642户全部完成了“一户一表”改造及小区用电基础设施移交,居民用电得到了保障。

闭环管理应民所呼

“确保大事小事‘件件有回音’”

“之前总担心刮风时枯枝掉下来砸到人,现在社区这么快就把树处理了,我们住着也踏实多了!”日前,伍家院社区居民郭女士在“夜话”座谈会反映,药材公司居民楼旁的树木因病虫害、老化等原因枯死,不仅影响小区美观,枯枝坠落还可能对行人、车辆造成安全威胁。社区接到反馈后,第二天就组织工作人员对居民楼周边树木进行全面排查,并联系了专业园林公司,对枯死树木进行砍伐、断枝、补种。

清桥社区的“夜话”活动中,有居民提出希望在湘江东路刘家院子片增设健身设施。收到居民建议后,社区积极与冷水滩区文旅局联系对接,在辖区内湘江东路空地处增设了一批健身器材,包括漫步机、转腰器、臂力训练器、秋千等器材,为百姓打造家门口的“健身房”,让群众“近”享健康生活。

“夜话”生命力,系于问题真解决。对此,冷水滩构建起全链条闭环机制。

在“区领导包街、部门协同、街道社区落实”三级联动机制下,干部化身“宣传员”“调解员”,带着政策来,揣着问题走。街道党工委每月统筹调度,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清单管理限时销号,现场办结立竿见影,确保“件件有回音”。

七里坪社区污水管道堵塞、白竹亭社区健身设施缺失、三多亭社区沿河广场扰民问题等667件民生“关键小事”落地解决,46件跨部门难题通过协调机制加速推进。群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参与夜话的社区居民对基层治理效能认可度提升32%。

“过去找干部难,如今干部主动上门听意见,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一位参与多次“夜话”的老党员感慨道。

治理触角延阡陌

“把路子拓宽、把步子迈开”

成效催生拓展。2025年7月,区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拓展“社区夜话”的通知》,推动实践走向深化。

“我们希望本着‘社区夜话+’的原则,结合开展‘社区夜话’+帮困、+利剑护蕾、+文明创建等,拓展活动形式。以听取民意、解决民困为主要导向,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将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民生改善等多个方面融合进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共同体。”冷水滩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乡村夜话”在乡镇全面铺开,治理经验就能够从城市社区辐射广袤乡村。

杨村甸乡四明山社区“夜话”暨安全生产宣讲活动

不久前,冷水滩区杨村甸乡将安全生产宣讲搬进了四明山“夜话”现场。精心设计的有奖答题环节,一改宣讲的沉闷,现场抢答声、喝彩声交织,安全知识在互动热潮中深入人心。

这场安全“夜话”有备而来。杨村甸乡提前一周策划,确保活动接地气、见实效。面对年长村民居多的实际情况,宣讲主打方言,同时穿插有奖竞答环节。离场时,村民还领到了印制森林防火、防溺水等图文的安全扇和手提袋,把实用知识“带回家”。

“‘夜话’讲安全,听得懂、记得住。”刚答对题目的村民张大叔拿着领到的奖品,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发传单讲防火防电,回家就忘了。今天边听边抢答,连怎么防止采到毒蘑菇都整明白了,希望这样的夜话多办几场!”

轻松氛围下,“夜话+”模式更迸发活力。思想教育、城市管理、纾困解难、文明建设等专题活动累计开展500余次,成为凝聚共识、激发自治的多元平台。

“‘夜话’平台让干部脚底沾泥、耳贴民心,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主事人’。”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表示。这一实践不仅获评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更被央媒及省媒多次报道,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注脚。

夜幕下的板凳圈,围拢的是民心,凝聚的是合力。冷水滩区以“夜话”小支点撬动治理大格局,生动诠释了“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深刻内涵。当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议一村事,基层善治的清泉便在这坦诚交流中汩汩流淌,滋养着千家万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可鉴之路。

责编:左爽

一审:杨友林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